情商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我第一次听说的时候就觉得很困惑。没错,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处理和各种“情”有关的能力高低,包括但不限于“感情”、“心情”和“人情”,或者说是交际能力高低的一个方面。俗点讲,那就是你会不会看颜色,会不会来事儿,会不会搞关系。也有人会把拍马屁也算进来,我对此有所保留,但里面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确实也是情商的一部分。那既然都能说的那么清楚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上面那些只是一个定义,可是关于怎么才算是有情商,或者更准确点讲,我要怎么做、做什么才能表现的情商高,这个问题不解决,仍然无法具体落实“情商”这个概念。从小,我所经常接触的家庭成员的智商都很高,但说到情商,基本上都属于平均水平以下。这么说吧,没有那个是经商的,当官的。这两个职业智商要多高不一定,但是情商必然需要很高才行。比如说,你不能随意对着对方情绪爆发大吼一通,全然不管你的身份、对方身份、当时场景、要解决的问题等等一系列现实。真要这么做,好点的就是砸了生意丢了官,糟糕点的遇上个黑白通吃的说不定不是丢了小命那么简单,可能是生不如死。于是乎一直以来,“情商”这两个字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让我敬畏的词,直到最近。
最近这一年来,突然如同开了窍般,大约对这些个问题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究其原因,有这么两点:1、学了点知识;2、有个机会练习了一下。
今天,咱们只聊聊学习知识这件事情。我在这方面的知识,主要来自于所看的1个故事、2个节目,以及听到2句话。
先说故事吧,这个故事是在某本书当中看到的,大意如下:
住在北京的银行经理琳达,最近她老公找到一个上海的高薪工作,已经去上海一个月了。她现在独自带着3岁的小孩,觉得这样的分居环境对家庭不好,于是想在上海找一个银行工作,这样就好和老公团聚。琳达去上海考察了一下,发现有4家银行附近有幼儿园,上下班正好可以方便接送小孩。于是他就向这四家银行投简历。简历的自荐信可以有这么两种想法:
方式一
我老公最近来上海工作了,所以我也想来上海。同时我考察了一下,发现你们附近有幼儿园,比较方便,于是我就给你们投简历了。
方式二
我在银行业工作N年,对于XX业务非常熟悉。之前在XX银行任职经理的时候,每年为银行带来N万元的存贷款。现在考虑到职业发展,想谋求一份更好的职位,希望能与贵行合作,为您带来更多的客户和收益……
不用说,方式二显然靠谱多了。这个显然的答案后面,有一个不那么显然的道理:人都是谈利益的,和自己的利益有关的,一定是非常感兴趣;和自己利益无关的,那多数是不会得到你需要的积极响应的。其实这个道理有很多书都提过,比如明朝那些事里面的王明阳,就是充分通过利益来调动各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说实现自己的利益。但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拿自己的利益说事,来乞求别人完成自己的事情。关于这个部分,还可以看《人性的弱点》中的激发他人的强烈需求这一节。(如果有时间的话,人性的弱点通读一遍是很必要的。)
这个知识,我和别人分享之后,也得到明显有效地反馈。故事是这样的:岳父给儿媳做饭,但儿媳有时候想出去吃。有一次,她说:爸,你做了我的饭吗?如果没做就算了。岳父就很不高兴,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做饭,你还觉得“没做就算了”,是觉得我懒呢,还是做的东西不好吃。后来第二次,她说:爸,你这几天挺辛苦的,今天就别给我做饭了,休息一下,我外边吃就行了。岳父就很高兴,觉得儿媳妇考虑了他的感受,也表扬了他的功劳。其实事情是一样的事情,只是你说的时候是根据谁的利益来表达的问题。这,就是情商的第一部分。
这个知识和故事,其实我早就听说过了,但是实践起来,却非常的困难。简单的说,那就是事发的时候说错话、做错事,等后来平静之后再想,就发现自己又做得不对了。这个问题直到我看了两个电视节目之后,才彻底搞清楚并获得改善。
第一个节目时国家地理杂志频道的《Dog Whisperer》,中文直译《狗语者》,但如果你想看中文版本的话,需要搜索《报告狗班长》。很奇怪吧,情商怎么就跟“狗”扯上关系了呢?这里请容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该节目,然后说几个节目中片段。
这个节目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某个养狗的主人,他家的狗出现各种问题,诸如狂吠、咬人等,然后请一个叫做Caeser Millan的人来帮忙解决。节目通常都是如下的流程:狗主人说我家小白就喜欢对着门狂吠,怎么叫她都不听。然后Caeser出现,和主人交谈一下说说细节是什么。然后和有问题的狗见面并模拟事发场景,比如找个人敲门。接下来5分钟内,Caeser很简单的执行了几个动作,这个狗就再也不对着门叫了。没错,基本上就是5分钟。这些狗主人还包括各种明星,各种宠物协会会长,甚至这些狗还参加了各种训狗班,什么握手之类的都会,但就是改不了那些不良习惯。
在这个节目中,Caeser每次都会强调,需要训练的不是狗,而是狗主人。他的理论大概是这样的:
狗这种动物很简单,心里状态只有两种,要么认为自己是群体的领导,要么认为自己是追随者。而面对问题和压力的时候,只有4种状态:战斗、防御、逃避以及服从。只有当狗处于服从的追随者时,才不会有任何问题。反之,这个狗就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狗之所以会处于其它状态,那一定是主人本身不是一个“冷静、自信的领导者”。比如说,有的人很胆小害怕,于是他的狗就会变成领导者,甚至给他喂东西的时候都可能咬主人。又比如说,有的人很强势,是一个领导者,但当狗有某种不良行为的时候就很暴躁的呼喝,于是他的狗可能就会显得焦虑和兴奋,甚至最后状态就从防御变为战斗。之所以狗主人不能解决狗的不良习惯,那是主人的问题;之所以Caeser一来就迅速解决问题,是因为Caeser的状态处于一个冷静、自信的领导者状态,狗就很快能进入服从的状态。
我原本只是因为喜欢狗,才看这个节目,并没有往情商这个问题去思考。可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人也是如此的。人脑拥有强大的逻辑思考部分,但底下有一个更古老更固执的动物脑。这个动物脑管感情,基本上第一时间的反应均出于此。比如有人说你的不对,你蹭的一下就火大骂人,通常就是这个部分的大脑在发挥作用。远古智人在面对危险,比如一头狮子的时候,就会迅速的作出反应,包括肾上腺素的分泌,肌肉的紧张,心脏速率的增加等,并且迅速决定是战斗还是逃跑,还是别的什么解决方案。现代人很少会面对一头狮子,但是很显然这部分的技能并没有退化。在我们面对一些问题,或者别人的一些言语时,这种机能也会发挥作用。于是才会有很多为了一些小事吵个面红耳赤的例子,最后还伤了感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还观察到,当一个人在这种不平静的状态下,不仅理性思维不发挥作用无法正常思考,甚至会表现的非常固执。如果一个人大部分时间都很感性,通常也会是一个比较固执的人,以至于很容易表达“我也知道那样是不对的,但是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当领导,其团队如同狗语者里面的问题宠物狗一般,也会出现极不正常的表现。例如,一个暴躁的领导,其手下一定会表现焦虑,或者沮丧。反之,一个气定神闲的领导,下面的人也会按部就班的处理问题。
当我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就发现其实无论你是否有下属,当你需要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对方就是你的宠物。当你的状态不对时,对方的状态也不会对。而如果你要让别人能正常的和你沟通,你就要当领导,当一个平静的、自信的领导。甚至当对方有一些不良的行为时,你也需要保持一种平静和自信的状态,引导对方回归正常的状态。即便这么做不能达成结果,也不要让自己进入其它状态,因为那些状态也不可能让事情变得更好,而只会更糟糕。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我观测到对方出现不正常状态,例如不说话、发脾气、吊儿郎当,我首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是自己什么状态不对。其次,就算思考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状态不对,那也会明确注意不能让自己进入错误的状态。这么做的好处有两个:
1、你永远会先于“情绪失控”之前,首先注意到征兆,并且让理智引导自己。而不是等到情绪失控了,爆发了,伤害已经造成了,才回过神来理性的总结,下一次又同样的再爆发一次;
2、你会很自信的认为自己应当是领导者,而不是沮丧的或者暴躁的阿猫阿狗,更容易让自己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中。(潜台词:嗯,我要冷静,我要做冷静的领导。)
意识到沟通对方的不良行为,很有可能是你的不良行为的投射所造成的,并且时刻让自己的情绪受理智的控制,出于冷静、自信的领导者状态,也是情商的一部分。
另一个节目叫做《谁在说》,北京青年台每晚19:45开播,雷打不动。这个是一个很“鸡婆”的节目,讲的家庭纠纷,比如妻子怀疑老公有外遇吵架啊,各种争家产啊,婆媳矛盾啊。但是跟另一个叫做《金牌大调解》的节目不一样,这个节目里面的主持人嘉宾都比较有料,通过分析、拆解和解决个人的实际心理、沟通、逻辑问题,来化解矛盾。收看这个节目原来就是想通过看这种家庭琐事的热闹,来消除一天的疲惫。收看该节目的另一个价值,是可以看到各种错误的案例,然后照照镜子看自己是否也犯同样的错误。最后还可以听听专家的意见,看这样的事情应该怎样解决。当然了,该节目最大的价值,是告诉你解决生活中、家庭中各种矛盾解决的智慧。如果没有转换到其余生活领域中的水平,对于今后组建一个正常、幸福的家庭也是很有好处的。在这个节目中,有许多很典型的状况,从中可以看出不少门道,而这些门道则可以延伸至生活的其它领域。
比如说:通常无理取闹的,或者不占理的人,都喜欢在观察室里面不停的说“他胡说”、“没这样的事”、“根本就不是这样的”;问题较多的一方,总是喜欢说别人的不对和错误,却从来不提自己的问题;难以沟通的人,基本上都是自己像机关枪一样不停地扫射,却根本听不到别人在说什么。最常见的例子莫过于主持人说:“我理解你,你确实是挺冤的。但是呢,别人这么做是不是跟你的表达也有关系呢?”但是对方却继续说:“不是,我跟你讲,还有一次他还骂我妈……”也就是说,听不进别人的话,或者说无法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来找自己身上的原因,通常就是祸根。一个人失去了自省的能力,会变得很轴很固执很不讲理很不可理喻,也就是说没有理智可言。良好的沟通,一定是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考虑对方利益,或者他看到的世界开始的。否则说的越多,问题越大。
另一种常见的情况是,永远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这个人恰恰就造成问题的、犯最严重错误的那个人。这在生活中也很多见,比如我认识或者听说的离婚案例,至少有一方是极度自信,认为所有问题都是别人的错,自己都是对的。甚至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在这种情况下,那是完全不可救药的。人有一个很奇怪的“自锁”能力,即一旦认定是什么样的,就会习惯性的找证据来印证这一判断是对的。可是这种先下结论再找证据的做法,通常很容易曲解某些现象,自己就理解成“嗯,我之前的判断就是对的”。越是这么认为,这种找证据的欲望和错误理解现实世界的能力就越强大,最后就陷于一种错误的逻辑中不可自拔。其实家庭纠纷的开始,甚至到结束都是些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事情。比如我知道的一个案例中,某方认为对方不懂得关心体贴人,于是就把对方很大力的关门,看电视很晚,一声大力的咳嗽,都当作不照顾别人希望维持宁静的生活环境的一种表现,甚至认为故意为之。其实对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的事情,甚至可能根本只是因为他的默认力气就是比常人大些而已。当自己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时候,一定要不停地质疑自己会犯错误。
上面这些,也是情商的一部分。
最后,用两句具有一定启发性的话,来结束今天的话题:
一个好的领导,是让下属在明知道那是一坨屎的情况下,仍然很高兴地吃掉它。
事情有你的一面,我的一面,还有事实真相的一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