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太地区中,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香港的IT环境前景相对较好,其中香港最好,而新加坡的呈中性,日本变差;
- 日本、香港和澳大利亚的IT工资排列前三,而新加坡和新西兰的工资水平与前者有一定差距;
- 除了日本以外,其余四国的工资都是整体向上,日本加薪的少,减薪的多;
- 无论哪个地区,减薪的首要原因都是失业(以及换的工作比原来更低端)所致,但对于日本来说,经济状况导致减薪占比最高,而新西兰和新加坡在“其它”一项的选项显著增高。由于不知道“其它”代表什么,无法分析,个人猜测可能是转行或者自己决定休息一下等。日本选择其它的非常少;
- 对于加薪来说,几乎所有国家的主要原因都和“我表现很好”有关,尤其是新西兰。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升职导致加薪是首要原因。新西兰几乎不会同时涨工资和奖金,日本则涨奖金的比例显著高于其它国家(也就是说每年收入浮动机会更高);
- 认为收入合理与不合理的,在所有国家几乎都差不太多,除了新加坡以外。新加坡有半数人认为自己的薪资不合理(这一点很意外,我原以为是日本,因为薪资下滑最多。也许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 在认为收入满意和不满意的问题上,多数人都认为满意,除了日本以外。日本认为不满意的人数高于满意的,这点比较合理,说明日本收入下滑严重。有趣的是,新加坡认为不满意的比例和日本一样高,只不过因为非常不满意和不确定的部分较少,导致满意的略高于不满意的(我听说有不少澳大利亚的PR甚至入籍的人士,近年来选择去新加坡。看来是不知道听说了什么样的传说过去后,发现可能生活成本照样不低,而收入却没有提高甚至下降。);
- 认为通过跳槽来提升自己在薪资上陶家花间的能力,在所有国家中都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香港,最低的是新西兰;(说明新西兰人的生活真的好安逸,这是他们的价值观,后面还会看到)
- 对于认为薪资得到提高的最重要原因这个问题,所有国家的大多数人都认为首先是个人的能力表现和态度。其次则是达成一个正面的结果,除了香港之外(他们认为排第三重要)。而第三则是公司的成功,除了香港之外(他们认为第二重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香港人那么注重跳槽。换句话说,工作的结果如何不重要,如果想对于这个公司是否是一个大公司来说。日本也有类似的趋势,但没那么严重;
- 在什么理由可以让你接受较低工资的问题上,各国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列出的原因按照比例进行排序):
- 澳大利亚人注重生活质量:在家办公、弹性工作时间、地点较近,以及更多的假期;(如果你享受生活,可以考虑这里,因为你的这种想法在当地很主流,不会受到质疑。)
- 新西兰人也很注重生活质量:弹性工作时间、更多假期、地点较近,以及在家办公;(可见新西兰的堵车问题没有澳大利亚那么严重,他们共喜欢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更多的享受生活。如果你享受生活,同时钱多钱少无所谓,新西兰真是天堂。)
- 香港人比日本人更努力赚钱:有更好的职业发展(一半人)、在家办公、更多假期以及企业文化;(即便那么注重职业发展,在家办公和更多假期看来还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同时不要看有半数人看重职业发展,就以为香港人不懂得生活,那就错了。他们还是很会享受生活的,不然满记这种甜品店怎么生存,更不要说出名了。只是他们的买房压力比北京上海更大,其压力对于香港IT界初级职员来说,估计基本可以等价于北京一个普通文职人员的压力。)
- 新加坡工作生活较为平衡,同时注重创新或者激情: 弹性工作时间 、在家办公、更好的职业发展、有机会为一个有魄力的领导工作;
- 日本人也比较平均,但更注重稳定:在家办公、弹性工作时间、企业文化以及更多假期;(很惊讶,因为职业发展在日本排在第六,在工作地点之后。似乎对他们来说,职业发展是顺其自然不可强求的事情。)
- 几乎所有国家的大多数人都会每年和老板商讨一次薪水,除了新加坡之外,他们近半数人从不讨论薪水。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做打工皇帝,去新加坡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当你一讨论“哎呀老板,去年就没有给我加薪,今年是不是给我加点”,就会遭鄙视,因为你这绝对不是主流的想法。而新西兰则每年讨论加薪的比例最高,达到65%。换句话说,这才是当个打工族的天堂(也是享受生活的天堂)。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每年讨论薪资占大头之外,从不讨论占二头,两年及以上讨论的几乎属于小众。所以,要么你属于鼓起勇气年年问工资的,要么就属于从不过问的;
- 对于所在公司会有所增长的信心问题上,大多数人都认为有点信心,所有国家无一例外。香港和日本在非常有信心这个选项上的比例,显著较其他国家为少。尤其是日本,完全没信心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有点信心和非常有信心加起来最高的新西兰,占87%,其次是新加坡的85%。(这个结果很令人意外,我的解读是,新西兰人心态真好,新加坡真心认为自己要创新了。)
- 东家对于明年因为优秀雇员跳槽导致效能下降的问题,总体上还是有点担心的。大多数国家的分布呈现纺锤形,多数是有点担心,很担心和完全不担心的较少。但澳大利亚真是个特例,两端的比例较其他国家显著增加。可能是调查方法的问题,也可能是其国民有“非黑即白”的思维倾向,个人倾向前者。
- 对于明年打算雇人,雇什么级别的人这个问题上,各国表现差异很大(按比例从高至低):
- 澳大利亚:职员、高级工、入门学徒,以及不雇人。特点:不雇人比例是这五国最高的;(12年看来不容易啊!)
- 新西兰:职员、高级工、入门学徒,以及管理人员。特点:对初级工的需求比例异常高,近一半;
- 香港:职员、高级工、管理人员,以及不雇人。特点:前三者比例基本均匀,综合为五国最高(102%,因为可以多选);
- 新加坡:职员、高级宫、执行官,以及管理人员。特点:执行官这一级别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国家,想做CXO的可以去那边试试;
- 日本:管理人员、高级工、职员,以及执行官。特点:唯一一个对管理人员需求比例高于其它的,也是唯一一个职员需求比例不是最高的(第三)。(我个人解读为,此地喜欢按部就班,注重管理。)
- 对于每周工作时间的问题上,各国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但可以简单分为这么两组:
- 大洋洲国家: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显著的集中在45小时以下。尤其是新西兰,非常规范,显著集中在每天工作8小时这个法定认知上,其超时工作比例最低。澳大利亚也不赖,虽说超时比例稍高,但是工作时间在38小时以内的比例也是各国当中最高的;
- 东南亚国家:香港,新加坡以及日本,在这方面的表现不太理想。39-45小时,以及46-55小时这两组的比例基本相同,甚至有15%-19%的比例是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的;
- 对于加班压力的表述上,所有国家的大部分人都认为有时候会有,其中新西兰比例最高(我真晕了,应该解读为Kiwi对此问题比较敏感)。而日本人的比例分布较为平均,总加班以及一直加班的比例也是最高的,香港紧随其后。同时日本的从不加班的比例也是最高的,与澳大利亚并列。而香港和新加坡生成从不加班的比例最低。偶尔加班、很少加班以及从不加班的比例加起来,则数新西兰最高,澳大利亚紧随其后。(结论,如果你不喜欢加班,希望有更多的私人时间享受生活,请考虑新西兰。当然,新西兰钱少,如果你在意这个,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澳大利亚。)
- 对于“你认为什么样的培训对你的职业生涯最有帮助”这个问题,所有国家都认为最主要是“领导力和管理技能”,但在排第二的问题上面就有一些分歧了:
- 澳大利亚:项目管理技能;(新西兰紧随)
- 新西兰:技术和软件训练;(澳大利亚紧随。这两个国家似乎都不认为沟通是个问题,很可能还是亚洲国家人际关系过于复杂造成的差异。)
- 香港:沟通技巧;(日本紧随,然后新加坡。为什么?为啥亚周国家都认为沟通最重要?还是说这些国家天生不会沟通,或者太注重人际关系?)
- 新加坡:项目管理(技术和软件培训、沟通技巧紧随其后);
- 日本:比较平均的分布在技术和软件培训、项目管理,以及沟通技巧上。其中沟通技巧比例是除香港外第二低的(香港重视技术吗?心存疑虑);
- 关于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都是男性占绝大多数;
- 关于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青春饭啊:主要集中在25-45岁这一个区段,往后减少较明显。其中日本46-55岁之间比例显著偏高,25-35岁之间的比例显著偏低,个人怀疑可能是抽样方法问题造成的;
- 关于工作经验的问题,抽样结构显示主要集中在6-19年的区段,日本的部分仍然看到20年以上比例显著增加。总之,看到这样的比例很欣慰,说明国外IT的黄金时间显然比国内长;
- 关于是否拥有相关专业学历,大部分国家对此的重视程度只能说Soso,除了新加坡,后者3/4的人拥有相关学历;
- 关于是否长期全职问题,所有国家大部分都是的,但澳大利亚在临时/合同工的比例上是显著高于其他国家的,占了1/3。兼职工作也是澳大利亚比例最高;
- 关于行业细分:
- 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以及日本主要是IT软件技术业,其次是金融业;
- 香港金融业占了近2/3;
另外,由于该分析主要针对澳大利亚的分析,还有一些各大城市的具体职业细分薪资情况。这里做一些简单的摘要:
- 悉尼收入最高,墨尔本次之,剩余的差别不太大;
- 实际上超过5年的.NET开发人员,各地差异都已经不太大,可以认为是各地生活成本的差异。但是5年内的.NET开发人员,差异非常大;
- .NET开发和Java开发的收入几乎无差异;
- 做开发做到15年可能基本到头,后面的收入增长空间很有限。可以考虑转岗,比如当个Manager。不过对于华人来说,语言文化关这个坎很难。当然,拿到10万每年以上,已经在当地很有高度了;
- 如果这个调查是真实的,如果你去悉尼,就算你经验很少,能力soso别太懒,按照现在的汇率,税前年收入30W人民币,那是撒撒碎啦。
话说澳大利亚税还是比较重的,不过和中国的比起来,个人猜测可能并不会高太多。尤其是税高了,痛苦指数却可能会下降。比如你只要一想,我再也不会喝到三聚氰胺奶,或者皮革奶,或者地沟油,顿时你就幸福了。同时你也会知道你的税都用来干什么,尤其大部分不是用在查不出来有多少的三公消费上面,顿时你就又感到幸福了。还有,当你自己开个小公司的时候,只要交3位数的钱就开了,也不会有什么人来强制你购买什么税控机,请吃饭什么的,顿时你就又感到幸福了。
当然了,那个地方都有不幸福的东西,看你怎么想了。尤其要想想,哪些是你可以努力避免的(比如住一个好点的区,少遭抢),哪些是你压根无法避免的(比如呼吸点PM2.5很高的空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