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星期二

关于潜水

有个群里面聊到深潜,就是所谓的Scuba Diving。这个玩意儿是要考证的,没有证人家是不让你去潜水的。实际上办法证件的有两个主要组织,一个叫做PADI,另一个叫做NAUI。

PADI =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Diving Instructors
NAUI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derwater Instructors

前者是一个商业组织,以营利为目的。后者是一个非盈利组织,以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不收你的钱。这两者据说前者的各种收费会多一些,但是装备和支援也会好很多。也有不少的有钱人两个证都会考……有钱人啊。

这里说一下PADI的几个主要的证,分为:
DSD = Discover Scuba Diving
大概就是带你到一个大泳池(深水),然后简单教一下,教练带着你潜一回,全程30分钟。这个玩意儿嘛,没啥意思。估计就是让你尝尝鲜,直到水肺潜水是什么个感觉。当然,最后可能也会给你一个什么证,只是这个证你不能在大海里面潜水的地方拿出来使用。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潜到海底看看海底的生物,那么还是忘了这个课程吧。

OW = Open Water
顾名思义,就是开放水域。全程需要在课室、泳池先学习一下,然后要完成4次潜水,有的教练还会考笔试,证明你这4次潜水都认真的完成了联系。据说有网上课程,允许你在1年内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和规划来完成。这个课程主要是教你如何处理你的装备,以及在水下和水面如何控制身体等。据说一个课程下来是3-4天。不过,这个还是不能够深潜,要深浅的话需要完成下面一个课程。

AOW = Advanced Open Water
这个就高阶一些了,会教你深潜、从船上入水、夜潜、沉船潜水等,有很多的险等着你去探哦。不过是不是所有东西都要学了才能拿到证,这个就不清楚了。本人并非高富帅……据说课程也是3-4天。如果和之前的一个联合一起弄的话是7-10天……咦?为啥更长了捏?老实说我不知道,人家高富帅是这么说的。

当然了,还有很多更高阶的课程,至于还有什么,请自己搜索吧。

(一套装本好贵啊,入门单反一套都下来了。关键吧,那个气瓶……不像SD卡可以免费拍了删删完再拍的啊!还有那个潜水地点,呃,也是要Money的啊,不像是扫街是免费的啊!)

2012年8月9日星期四

另类的智商考验

前阵子和讯网在新浪微波上面发了一个叶诗文兴奋剂争议有关的帖子,里面称一氧化二氢是增强能量并导致获金牌的重要原因。结果里面有若干人不冷静,没智商的中招大骂其教练无耻,最后导致一干人等围观。甚至最后这位冒失的同学还把自己的微博名字给改了,大概是受不了大家的围观目光了。

一氧化二氢是水,这个大概能够有足够多的人(其实也不多,能够有33%就不错了),能看懂并欢乐的围观。但是后来另外一个帖子,就一片的高级黑。这个帖子的内容如下:


这里面的笑点在“血脑屏障”。什么是血脑屏障?实际上就是脑血管的致密屏障,主要作用是组织大分子进入脑部,避免影响脑部的化学平衡(否则大脑功能会紊乱)。这里面的大分子,显然不包括水、酒精这里一类低分子的物质。换句话说,血脑屏障无法阻止酒精进入大脑。也就是说,压根就不存在“在碳酸作用下”,导致酒精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这一说法——本来就可以轻松进入。

CO2 + H2O ⇌ H2CO3
实际上,碳酸饮料的碳酸,实际上就是二氧化碳和水的结合体。而且碳酸这种物质本身极不稳定,受热、晃动就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事实上因为碳酸极不稳定,所谓的碳酸饮料并非直接使用的碳酸,而是用俗称小苏打的碳酸氢钠这种强碱若酸盐。这种强碱弱酸盐在喝到体内后,会在胃中发生如下的反应:


NaHCO3 + HCl → NaCl + H2CO3
H2CO3 → H2O + CO2


也就是说,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变成食盐与碳酸,碳酸受热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这就是为什么你喝个汽水容易打嗝,打不出隔会觉得腹胀的根本原因。所以,当你喝下碳酸饮料之后,绝大部分的碳酸氢盐会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其中的二氧化碳会有一大部分排除体外。从这个角度讲,也没有任何道理说碳酸会影响血脑屏障。

即便由于胃酸不足,以及二氧化碳再溶于水的角度考虑,有部分的碳酸会进入血液,那也不可能对血脑屏障产生什么重要影响,这是因为有血红蛋白的存在。血红蛋白的主要作用是氧气的运载,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二氧化碳也可以和血红蛋白结合,并且还是导致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气的释放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如果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与水结合形成碳酸根与氢根,这两者水平较高的时候会争夺血红蛋白当中的结合点,挤出氧气。有一种病叫做“二氧化碳中毒”,就是这一原因引起的。而水肺潜水也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将呼出的二氧化碳移除,否则将会导致中毒。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会导致另一个作用:换气速度加快。这是一个正常的反射作用,也很容易尝试:找个人捂住你的鼻子和嘴巴,很快你就会非常想要呼吸,放开后你会高频率的喘气。

也就是说,如果碳酸饮料中的碳酸即便能被吸收,也会通过血液予以排除。这些通过肠道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与你身体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比,简直微乎其微。否则,大概你一喝下雪碧,就该不停地喘气了。

其实这些东西并不是特别难理解的,甚至很多都是高中化学必学的部分。可是:

当然,也有一些看到笑点的,比如:

那么,喝酒的时候和碳酸饮料是否会导致不适呢?确实有可能,这是因为释放的二氧化碳会撑得你的胃难受。同时,由于胃部被撑大,可能导致下列的一些后果:
1、贲门受不了压力被撑开,是为呕吐反应;
2、幽门受不了压力被撑开,酒精迅速流入小肠,迅速提高血液中酒精的浓度;
3、贲门、幽门都顶住了压力,胃部表面积被撑大,酒精吸收效率增加,迅速提升血液中酒精的浓度;

如果你仍然不相信碳酸和血脑屏障没有任何关系,那么你记得在喝酒的时候一定要做深呼吸,尽快排除体内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否则这些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形成的碳酸会导致你的血脑屏障大开,导致酒精通过太多头痛死。不过请不要忘了,还有一种叫做低二氧化碳血症的呼吸中枢抑制症。搞不好会因为你的脑干抑制你的呼吸,最后窒息致死哦!

2012年8月7日星期二

一些极细微的习惯

人是否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其中一个因素是你对待一些可能影响他人的细节是如何处理的。当然,除了自己的行为习惯之外,大众的行为习惯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最近公司突然很多人感冒,其中有几位严重到发烧,最后只好请假不来上班。对此大加笑谈A君是传染源,因为他之前也病了。然而就在大家说这个笑话的时候,B君大大的打了一个喷嚏,就如同之前连续好几天一样。我突然意识到,B君已经每天准点在下午的时候要打那么一两个喷嚏。之所以记得住,是因为每次打完喷嚏都能闻到一股浓浓的口水味飘过来。这怎么成,吸别人口水感觉恶心不说,还可能导致被传染。于是每次我就需要屏住呼吸,等待着股味道渐渐地散去。



其实这真是一种习惯问题:打喷嚏的时候应当避免对着别人,用手或者手绢纸巾掩面,可以减少飞扬的唾沫数量,减少传染的几率。这种东西理论上大家都应该知道,只是形不成习惯而已。人生来就是利己的,因此不是有利于自己的事情——比如是否会导致别人生病,是从来不会容易被自己意识到的。但只要你这么想:一个打喷嚏不捂嘴的人,别人会闻到,会觉得你恶心。打喷嚏的时候稍微捂一下,至少别人不会这么看待你。

其实这种“大家都知道,但是却总有很多人不执行”的例子真的不少。就在B君打完喷嚏之后不久,C君一口痰就吐在了垃圾篓里面。我立刻想起来小学的时候,楼道里还有所谓的痰盂,痰盂上面是有一个盖子的,盖子上面还有一跟长长的木棍。当时小学老师都会教:痰要吐在痰盂里,吐完了要盖上,因为痰干燥之后细菌可能会随风飞扬,传染疾病。当然了,裸露的痰盂必然不雅观。这些真不是什么闻所未闻的知识,但总有很多人是随便吐在开放空间如垃圾篓里面。尽管有塑料垃圾带罩着,不像以前那样总会搞得脏兮兮的、恶心兮兮的,但传染人的可能性并不会因为这个垃圾袋而减少。这种问题还真不是一个两个,比如我们家就有亲戚是这样。这与他们平时生活的环境有关——大家都是这么干的。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垃圾场效应”或者“破窗理论”在作怪,要打破还真是不那么容易。(打破容易,但不伤面子的打破却很难。)还有很多人随街一吐,然后好像从来没发生过什么一样,该干啥干啥。这在我看来非常令人诧异的,但主角却完全不会感觉到。


比随便乱吐痰相比,另一个让人尴尬的问题是放屁。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意思就是说,这些都是极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且还不能强制取消(比如憋回去)。然而,人总是可以有选择的——比如忍住,然后挪到人少的地方在释放。也许你会说,忍住很难,有时候不经意就出现了。其实,这还真不是——你会不经意就尿了,拉了?除非你有大小便失禁的问题,否则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屁你还是能提前感觉到的,这仍然是你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否则,你怎么解释有的人会站在对着你吹的风扇,前若无其事的放一个长达一分钟的响屁呢?我还真遇到过,当然,主角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


在饭桌上,这样的问题也不鲜见。我们有一帮人一度经常在一起吃饭,其中某位D君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拿起筷子颠来倒去的在菜碟当中拨菜肴。而这个动作并非夹取某一块肉的前缀,很多时候只是为了拨一下,然后筷子往嘴里一放,嘬完筷子之后放下继续和大家交谈。最终的结果就是,这盘菜的每一个可以吃的部分都被拨过,大家只好放弃这一盘菜了。其实,口水当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筷子在菜里面交错的越多,传染疾病的可能性也更高。以前还会提倡在公共食堂当中使用公筷,正是基于这一道理。这也是一个常识,只不过有些人习惯如此,因为他们从小周围的人就是这么干的。有一天我们都忍不住了,委婉的跟D君说这不太好,D君很诧异的说:啊?这不是表示和大家很熟悉很友好吗?

实际上,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人在这方面就很难以理解:不仅仅用筷子在同一盘菜里面倒腾,还有所谓share food这么一说。其实这种不良习惯应当说大多数中国人都有,甚至我自己到了国外旅游的时候,某个餐厅的老外服务员曾问我们,是否需要Share food。当时我还很欢乐的答应说是,于是服务员多给了一个碟子。现在想想,还真不知道人家是了解了我们的习俗,还是故意调戏的。当然,这还算是好的了。甚至可能大部分地区还有这样的吃饭习惯:
桌子上发一个小勺,用于盛菜,而碗则是用来盛酒的。如果遇见了什么想吃的,甚至可以直接拿小勺勺菜,然后往嘴里面一送,如此往复。如果感觉到这么做太麻烦,甚至可以直接拿起某盘菜直接往嘴里一送,稀哩呼噜吸吸,就把汤汁喝下,喝完了之后把剩余的菜肴继续摆回桌面。其实这真不怪大家,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没什么可奇怪的。于是,在老外的鸡尾酒会上面,中国客人通常容易遭人嫌但自己还不知道,在那里不亦乐乎的拨弄食物。

其实要注意的细节真的很多,比如不要当众抠脚趾,不要随便乱穿马路等。这些种种其实已经是最低的要求了,大家都知道,只不过不做而已。有没有同样最低要求,但是大部分人都因为不知道所以不做的呢?也有,那就是随手要注意门。

这个注意分为两种,一种是关,还有一种是开。先说随手关门,我遇到的包括了开大会当中有人因事需要出去,结果开门就走,也不晓得关门。很多时候这回引起别人的尴尬,比如我要在会上说一些较为机密,或者可能容易引起其他部门同事误会的事情。可当事人一点都不觉得,概因大家通常就只想着自己的事情,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如果随手注意关门这个小习惯可能知道的人会多一些,注意开着的门则很少人知道。在出国旅行之前,曾经听说外国人在开门之后会注意后面是否有人,否则自动弹回去的门可能会伤及随后注意力分散的行人。甚至,外国人会觉得你理应如此,因此并不会注意用手挡住前人已经打开的门。这算是一种绅士的行为,我也表示认同。在国内,我就开始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这一个问题,并且实践之。然而,这种长年累月下来只关心自己是否顺利通过的习惯,总是会时不时的跳出来。终于,在澳大利亚的无数次开关门中,就有一次我忘了这回事,结果玻璃门当的一声打在了后面的小女孩脑袋上。我记得十分清楚,当时自己其实是回头看到后面来了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小女孩,可潜意识里面就觉得人家要伸手当门,因此就没有像往常一样挡住已经打开的玻璃门。结果果不其然,老外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挡住已经打开可能随时会弹回来的门”的习惯,着实的打在了欢快地跑在前面的小朋友的脑门上。我立刻重新打开门,连说对不起。同样印象深刻的是,小朋友一点也没有哭,也没搭理我。大人则抬起下巴傲慢不满神情,仿佛视我至于无物,大踏步走开了。

正是这一个活生生的经历,让我意识到注意可能影响别人感受的细微习惯,是赢得别人尊重的起始点。大家觉得呢?

2012年7月31日星期二

记鄂尔多斯团建(28日上午)

第一天的会持续到1点多,回到宿舍倒头就睡。即便如此,第二天早上7点多醒来的时候,仍然是非常的困。而集合时间是8点整,于是匆忙跑去吃早餐。三两口的还没有吃饱,集合时间已经快到了。作为新闻记者的我,怎么能够缺少一个早餐的照片呢?于是乎掏出相机,换成定焦,咔嚓一拍,就有了上面这个价值至少200元人民币的照片——因为迟到两分钟,一分钟一百块。

其实我们这次去的地方,还真是途径了黄河的支流,看这条河得有多么的黄啊。好吧,其实就是一条小小溪流,据说不下雨的时候,是木有水的。

之前下了雨,连沙子看上去都是湿漉漉的。真的,这里真的是沙漠。

不然,怎么会有骆驼呢?

由于下雨导致小黄河出现,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够坐缆车到达有东西玩的地方。(其实这真是一种智慧:如果修路直接到达景区,你就收不到这笔钱。)

还要做这种东风汽车改装的……舟?(如果实在修不成缆车,也可以参考这种盘剥方式。像这种双管齐下的景区,真少见。)

那种神舟有一种特殊的技能,就是把大家打会原型。有一件事情一直忘了说:你们知道为什么Stan和Johnson的秘书是Joyce和Sindi吗?根据价值观当中的“不确定的事情不说”,我就什么都不说了。真的,我什么都不知道。

坐完神州还要坐火车,艹,基本上所有交通工具都全了。

火车沿途会有一些远程表演节目,实际上人眼看也就如上图这般,想要看仔细了还真不容易。

这个时候大变焦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仔细辨认会发现演员其实都挺丑的。好吧,意思一下,这个最炫民族风咱也算见识过了。

其实,在遥远的山头上还有一位牵骆驼的兄弟。这个最坑爹,肉眼观察基本上就是32x32大小的一个Icon。(上面的全景图右上角可以看到……)

上一篇的时候有人跟我反映,“好像很无聊嘛”,我说第二天去玩会有聊些。不过说实话,黄茫茫的一篇沙漠,能怎样的有聊呢?于是大家都在想法子有聊,比如说互拍,这就比自拍有聊些。(Stan的那个是D700啊,高感那个好啊!不过好在我不眼馋,眼馋D800。)

除此之外,就算拍拍路人甲这种事情比较有意思了。

如果要说评选最无聊的,估计得算是排排站、秀美腿这种事情了。

或者假装自己会飞。

不过当众表演蛤蟆功这种事情,我觉得还是挺能活跃气氛的。

经过了长途的跋涉,

终于到达了本次活动最有意思的部分:看演员们表演蒙古族抢亲活动的舞台歌舞剧。

这个“蒙古包”内有乾坤,还套着一个“剧场包”。

“这得有多大啊?”看屋顶就知道了。

或者看看剧场内的大小也成。


啥?木有对比看不出?好吧,给你摆上个小银。

废话少说,表演开始鸟。

表演的时候演员基本上说的是蒙语,叽里呱啦的,我表示完全听不懂。大概这跟其他人听我说粤语没啥区别。其实现场表演有普通话解说,边上的屏幕也有字幕。

可是我忙于拍照,根本就没法分出一丁点的注意力来倾听,于是某些场景表示完全没看懂。比如说拿着这么大、这么深的马桶,还有一根这么粗的搅屎棍,这是要干什么呢?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了阿里郎。

遗憾的是,这个表演没有看完,我们又被催着去下一个景点——游乐场。艹,走得鞋底都破了……

出来的时候还看到一个神似坤姐姐的照片,当然,真的不是她本人。照片上的人叫做李瑞什么,印章上的字不会念啊,我是文盲。是李瑞环的妹妹么?

去游乐场的交通工具是骆驼,瞧那天然呆的劲儿,真萌。不过有人说骆驼味儿骚,我怎么没有闻到?悲剧的是,拍完这张照片之后不久,相机就没有电了。原因是前面的表演我录影了,影片太大两个多吉,就不放了。其实我表示那个表演真的很好看,应该看完的。后面的游戏项目简直就是随便啦,全世界到处都能玩得到。据说有一个滑沙项目,沙子还会唰唰响——响沙湾嘛。不过可惜因为与后太潮湿,是听不到声音的。正因为这个原因,以及时间太赶,这个项目没有玩。不过价格据说是20元一次,比新西兰的滑沙贵太多了,新西兰那个免费,你自己爬上滑下,只要你还有一口气,时间来得及,随便玩多少次。我就滑了三回,然后就散架了。

好吧,码了那么多无图无真相的文字,这里用一张萌妹子的照片来谢罪吧。回头再来说说下午和晚上的活动——只有iPhone的照片啦,素质就担待吧。不过据说那个晚餐可真是金碧辉煌,值得期待啊。


记鄂尔多斯团建(27日)


2012年6月底的时候,得到龙女一枚。住院一周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赶紧买单反,加入毁一生的行列。据说镜头是最大的开支,为了节省开支,我只买了两个镜头,一个是50F/1.4定焦,另一个就是18-300F/3.5-5.6大变焦。刚买了没多久,就接到一个去鄂尔多斯组团打怪的任务,正好可以带上相机去练练。


其实本来我是想悄不知的带着相机去的,结果刘给力同学将我买了相机的消息泄露给了助理Joyce同学,于是我就变成了专职的新闻记者了。


要说这次组团打怪,必须首先说说亲爱的海军同学。海军同学这一次很悲催的当了一回我的司机,要知道他级别可比我高多了。如果有股权这回事的话,拿出来估计可以把我直接拍飞。(好吧,我欢迎来拍,会接住的……能接多少接多少。)

实际上这次活动的两位重要主角之一,是Johnson同学,另一位郑石同学稍后再介绍。大家知道为啥Johnson要穿绿sha儿的衬衫呢?猜猜。

其实我嚼得的吧,和海军同学话最投机的就是Johnson了。你看,红配绿,多般配啊!

其实吧,虽然海军同学没有去成,还是抓紧了机会在机场和Johnson互动了一把——组队打斗地主。不过这一次的大赢家不是他俩,是左边的Fancy同学,据说赢了2000多呢!怪怪,VP们出手就是大方啊!这数字够我买个镜头了快。

这一次去鄂尔多斯打怪,之所以海军悲催的没有去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家不要想多了,和上面那两个美女没有半毛钱关系……是因为飞艇晚点了,因为鄂尔多斯正在暴雨。于是从南苑机场出发的A团,只能眼睁睁的在候机室呆着。根据blablabla定律,人总是会自动分成两拨的:一拨是赌博的,另一拨自然是发呆的了,比如汤姐和坤姐。

当然,还有天然呆的。不过话说能呆的这么美的,也实属罕见。忘了介绍了,她是Sindi,Johnson的秘书。我没有造谣,大家一定要不信谣不传谣啊!

到了下午2点多,飞艇可算起飞了。下午3点多的时候,就到了鄂尔多斯。接待方排了一辆很大的地精车来接我们——原本预计是要接收AB两团的成员的,这会儿自然是显得其空无比了。

按照原定的计划,我们应该下午就开会讨论打怪的事情。结果这飞机一耽误,我们就改成直接吃饭了。不过,好歹我们也见到了从首都机场坐国航出发的B团成员。据说他们6点多起飞的飞机,飞到呼和浩特头上的时候,因为鄂尔多斯天气的原因,吧嗒一声就迫降呼和浩特了。哦,不对,是备降,备降。当然了,美女永远是社交的中心,看,左边是Allen,右边是另一枚主角Stan同学。(他们都在想啥呢?)

为了表示自己的知识丰富,这里特别告诉大家一个秘密:Stan的来源应该是德语的Stein,意思是石头,中文发音斯坦。估计郑石同学是仔细研究过的,否则怎么就取了一个Stan的洋名儿呢?在PS一句,爱因斯坦的德语意思是一块石头(Ein Stein)。没想到这世界上还有一块这么聪明的石头吧?

言归正传,话说吃饭的时候人们总是会表现的很奇怪,比如说瑛桥同学就突然觉得自己成了朗朗。

平时优雅大方的女猎人们突然也会自己承认自己是二,确实是二。

沉稳理智的志刚居然也抽风了。

更令人惊讶的是,Stan看上了Johnson。

你看他们连吃饭的步调都那么的一致,你就知道他们是互为彼此的天使的。其实海军你没来还真对了,不然你看到这一幕,得要有多麽地桑心啊。哎,海军啊,节哀吧!

我琢磨着这里最正常的应该是这两位助理同学了。哦,忘说了,Joyce是Stan的助理。我真的没有造谣,请大家不传谣,不信谣。(咳,我怎么觉得我写的有点乱……)

俗话说,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应汤姐的要求,抽烟的照片不要脸。(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啊……)

饭后部分人一起组织去散步(知道为什么不能在墙内发吗?),目标是围攻附近的铁西公园(知道为什么墙内不能发么?),据说有音乐喷泉可以拍照(知道为什么不能在墙内发吗?)。

可惜的是时间不足,没看到喷泉,只看到了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众,无组织无纪律的伺机而动。(知道为什么墙内不能发么?总该知道了吧!好吧,我不知道为什么。)

当然,尽管没有拍到喷泉,还是拍到了一些个别的美景。(定焦在这方面就是给力啊!)

你知道散步要用什么态度吗?要“得瑟的卖萌”。您瞧瞧,Stan那个回眸一笑百媚生啊!可惜相机镜头不给力,给拍糊了。(相机高感还是不够,镜头没有防抖,定焦在这方面就是不给力啊!)

Johnson也不甘拜下风,你看,有意气指点江山的范儿吧,可惜就是萌少了点。

看到Johnson那么多照片,海军估计除了两眼放光之外,估计还会琢磨着兴许只是Stan看上了Johnson,Johnson的心还是在我这儿的。那我明确告诉你:放弃吧。

逛完了回来路上,大家还兴致盎然的买了很多红血蓝血——待会儿就要开会打怪了,不被一点估计会被秒的。

该吃吃,该逛逛,该买买,完了该开会打怪了。您瞧,这一瓶瓶水,一只只笔,一张张纸摆的是那么的整齐划一,颜色搭配还那么的合理。这显得我这个业余的摄影师是多麽的专业啊!(好吧,其实都是Joyce和Sindi的功劳。)

开会,就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了。

你看,连最不严肃的小姜都成了这副模样了。

连Johnson和Stan都不例外。(海军啊,要是你再的话,你会是什么表情呢?)


有的人还真喜欢在这种场合抢镜头,比如嵋姐姐和Allen。你觉得他们般配么?我觉得挺般配的。

其实出镜来博出位是不够的,要想Dennis那样边开会边吃香蕉才行。你看那销魂的小嘴,想不出位都难了。

还有很多出位的方法,比如舔舌头和摇头晃脑。

像敏姐姐和本伟这种两个五的经典造型,其实已经不流行了。

现在流行的是“竖中指”,以及“二”。(艹,这种表达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方式是多麽的隐晦啊,我怎么现在才发现呢。)

其实大家为什么要这么隐晦呢?学学人家瑛桥的骂街站姿,多么的直接和伟岸啊!不过大家不要学他的激动。什么?没看出来哪里激动了?好吧,我没说,啥也没说。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有魅力呢,也可以这样:看,我有带耳环哦!耳环上有很大的一颗钻石哦!闪到了没有?!

或者,我有项链哦!纯金的哦!上面的坠子还是我的英文名哦!看到了没有?!哼,就不让你看。

其实向着老板表达仰视,

或者陶醉,都是很不错的办法。(哎,Sindi你的表情真的是达人了。大家都哮啸!)

要是啸不会,也注意不要喝酒,小心肝!

喝酒除了伤肝,还会导致眼神迷离,呃,别人的。

如果喝酒的时候同时吃肉的话,还可以释放出催眠的效果。(海军啊,你看Stan都做了些什么……)

补充说明:那个喝酒吃肉时一种群杀伤技能。

开会很消耗时间。对了,小姜你这是什么表,看着很牛逼啊!

还会饿,幸好有东西吃。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回困啊!27日的行程报道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洗洗睡吧!

(P.S.:其实还有好多不错的照片,想要的请找我。)